“Stay Home”
在未發生武漢肺炎之前,我在不同場合中推動信徒操練默觀禱告,一向的開場白都是:「我們要在急速的生活中學習慢,學習停,學習安靜,這才有所得,因為得力是在乎平靜安穩。」而現在新冠病毒剎停了我們急速的步伐,我們不得不慢下來,甚至不得不停下來,今天還在網上看到一條短片就是歐洲不同的領導人在呼籲民眾 “Stay home” –留在家中。慢與停好像是我們在人生不同處境中必要學習的功課。當然,操練默觀的慢和停與因疫情而要的慢和停是有所不同的,前者是主動的、有意識的慢下來、停下來;而後者則是被迫的、無奈的慢下停下;前者的慢下停下的目的是反省自己在做甚麼、生命為誰而活和向誰交帳;而後者的慢下停下卻是帶著憂患與苦慮來生活,因外在環境困著自己,要留在家中。要留在家中,但何處是吾家?Where is my home?
家就是自己的心,禱告就是一條歸家的旅程。基督教會一直教導基督徒有兩種生活,就是活躍生活和默觀生活,前者是動態的,後者是靜態的,兩種生活就好似人的兩條腿,靠著這雙腿,並仰賴上主的恩典,我們才能走出有基督價值的人生,因默觀是愛,這愛其實就是保羅所說「你們要追求那更大的恩賜」(林前12:31),有愛才有生活的力量或是有力量來生活。操練默觀禱告並不容易,因它要我們學習慢、學習停,學習放下,所以,如果我們曾操練過默觀禱告,便會發覺到歸家的路不容易,留在家中更難。默觀禱告是學習歸家,即返回心靈的「老家」,找回「家」的主人。歸家之後,我們如何留在家中?留在家中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態?
默觀禱告是我們學習歸家。歸家即是操練心的安靜,在寧靜中,我們慢慢潛入心靈的老家,與它的主人相遇,落入愛中。默觀禱告從來不是尋求自我實現,又或是達到某一種神秘的靈修經驗,更不是基督教眾多活動之一,它乃是一種渴慕,渴慕歸家,唯有在家中,人的心才得到止息和安寧。歸家之所以難,是因為我們操練己心,使躁動的心回復寧靜;留在家中之所以難,是因為它不懂與神相處。有一次一位靈友分享他的操練經驗,他起初操練默觀時,常懷著一顆熱誠來尋找主,飢渴地想獲得愛,結果往往是空手而回;不但如此,他還常看到一個滿目瘡痍的自己,很是挫敗。有一次在操練默觀禱告時,他又看見一個在事奉中滿有怨氣和受壓迫的自己,良久,就在此時,他回憶道:「在憤怒和眼淚中,我看見耶穌憂傷的眼神,祂的眼神讓我很扎心。」是的,在這條歸家的路上,聖靈先使我們停下來,喚醒我們內心的悲傷,這才能增加我們歸家的力量。聖靈是安慰之神,祂用說不出的嘆息喚醒我們對主的渴慕,我們不因上主給了我們甚麼好處來愛祂,只求祂不斷賜予祂自己給我們。我們渴了,我們渴慕主自己,這飢渴將我們帶進更深的與主共融。 正如谷倫神父的提醒:「默觀是與住在人心中的三一神結合,那是上主給人最大的禮物。」
有甚麼能使我們留在家中?就是家的安全感與愛。那就讓我們在默觀中學懂了如何歸家,並歡天喜地的留在家中,因那裏就是仁愛與和平的泉源。默觀就是召叫我們悔改(μετάνοια),使我們的心轉向,勇敢地面對疫情所帶給我們的憂慮和恐懼,開放自己黑暗的角落,因主就在那裡看見我們,與我們結連,正如茱莉安(Julian of Norwich)告訴我們;「在人生的起落之中,我們其實都是活在同樣珍貴的愛裏。」在愛內,我們才能對生命的變化處之泰然,才能與自己和周遭的事物和諧共處,因神同在,常同在。
作者:袁蕙文博士(本社社長)歡迎網上轉貼,但請註明出處。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,務必徵得作者同意,可電郵:admin@lectiohk.com查詢
出處:http://www.lectiohk.com/www/stay-home-留在家中/